岳飞墓前还缺一座跪像

岳飞墓前还缺一座跪像

影视剧中秦桧的形象

 

在整个历史上,恐怕都很难找到第二个像秦桧这样被千古唾骂的,纯粹意义上的“奸臣”。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写了一篇《秦桧》,文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说青州冯中堂家,杀猪拔毛,见猪肉上有行字,写着“秦桧七世身”,煮熟了发现肉味恶臭,本想扔给狗吃,却恐怕狗也不想吃这秦桧的臭肉。

岳飞墓前还缺一座跪像

杭州小吃-葱包烩

 

杭州有小吃被取名油炸桧、葱包烩,据说也是为了表达民间对秦桧的痛恨。只是秦桧肉臭,可油炸烩怎么就吃着这么香呢。

 

所以到底该如何评价秦桧?

佛有三身,法身、报身、化身。法身是积聚圆满的法理为身,报身是积聚一切智慧为身,化身是现尘世之相为身。

我们无法真正看到一个活生生的秦桧,只能从留下来的材料的描述去重构秦桧的形象。秦桧在哪里?他是一尊铁像正跪在岳庙的门口,他也是一种模式绵延在史书里,他又是一个故事被人人得而复述。

正像佛的三身,铁像、模式、故事这三种叙事构成史家眼里真实的秦桧。

 

一、作为铁像的秦桧

 

在杭州岳王庙里,有秦桧、秦桧之妻王氏、万俟卨、张俊等五人的跪像,他们袒胸露乳,低头面向岳飞墓。

岳飞墓前还缺一座跪像

五座跪像

岳飞正是死于秦桧等人的构陷,故人们白铁铸像表达愤恨之情。

千百年来,人们之所以评价秦桧,更多是为了评价岳飞,而秦桧是评价岳飞绕不开的话题。但秦桧并非岳飞的附属品,他是一个独立的人,官职比岳飞大得多,做的事情也远不止害死岳飞这一桩。

 

秦桧一生几起几落,曾数次为宰相。

从金国南归之后,先被宋高宗任命为礼部尚书,随后任参知政事,再升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成为宰相。

岳飞墓前还缺一座跪像

宋高宗像

此前的宰相是范宗尹,史载范宗尹建议皇帝重新考虑徽宗朝以来滥赏之事,节省财政支出,秦桧先表示赞成,见皇帝反对后,立马翻脸,站在皇帝一边排挤范宗尹,让范宗尹丢了宰相之位(宋史·秦桧传)。

 

秦桧又排挤吕颐浩,没有成功反而让自己下了台。此时的秦桧,没有底线的特点显露无遗,但是手段看起来还不够老辣,没能斗得过吕颐浩。

让秦桧手段获得“升华”的,是在他与赵鼎的斗争中。

岳飞墓前还缺一座跪像

赵鼎

张浚、赵鼎本是好友,二人又同朝为宰相,南宋朝廷显露出一派难得的政治清明气象。然而秦桧却从中作梗,在赵鼎面前污蔑张浚,离间俩人的关系,借赵鼎之手排挤张浚,以秦桧取而代之。

 

再次成为宰相的秦桧是怎么斗倒赵鼎的呢?

秦桧敏锐地觉察到赵鼎虽然也同意与金议和,但却与皇帝的那种“议和”不同。赵鼎希望在坚持某种底线的前提下达成暂时的和平,积蓄力量,留待未来收复失地。而宋高宗却并不希望这样,他打心眼里不想再打,只求在南方苟安。

秦桧抓住时机指示党羽弹劾赵鼎,指控赵鼎暗自与诸位大将联系,阻挠议和(宋史·赵鼎传)。细说起来,在皇帝眼里,与前方将领串联的事比阻挠议和更严重,皇帝是万万容不下赵鼎勾联武将的,于是赵鼎只能离开朝廷。

 

秦桧明白,不能再犯当年对付范宗尹、吕颐浩时的错误,要斗争就要把对手斗倒、斗臭、斗垮,踩上一万只脚让他永世不得翻身。

岳飞墓前还缺一座跪像

影视剧中的秦桧

于是秦桧不依不饶,指示党羽不断污蔑、弹劾赵鼎,让离开朝廷的赵鼎从绍兴迁到兴化军,再迁潮州,最后迁到海南。在此期间,赵鼎尝尽了世情凉薄,门生故吏都不敢来问候他(续资治通鉴·宋纪一百二十七)。最后赵鼎绝食而死,死前与诸子说,“桧必欲杀我。我死,汝曹无患”(宋史·赵鼎传)。

 

秦桧的一生,是斗争的一生,不仅“该斗争就斗争”,而且善于斗争,讲求“斗争艺术”。先后倒在他手上的宰相级别的官员就有范宗尹、张浚、朱胜非、刘大中、赵鼎、何铸、万俟卨(没错,就是那个跪着的,也被秦桧弄死了)、李光等人。

其秦桧的手段很简单。第一,捕捉对手与皇帝的分歧,假装跟对手同声一气,赢得对手信任,然后果断叛变站到皇帝一边;第二,培植党羽安插到各大喉舌部门,发动舆论攻势败坏对手的名誉;第三,离间对手之间、对手和皇帝之间、对手和其他官员的关系,让他们在朝中混不下去。

这些手段,说难也不难,关键是要抛弃道德底线。

 

至于构陷岳飞,那就更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了,我们将会在以后的文章中细说。这样的秦桧,焉能不被铸成铁像跪在岳飞墓前?

 

二、作为模式的秦桧

 

绍兴八年,赵鼎被外放,秦桧独揽宰相大权。

说是“独揽大权”,其实也谈不上是秦桧“自己”的权力,而是代行了宋高宗的皇权而已。那么秦桧究竟为什么如此得宋高宗的器重,宋高宗究竟对秦桧是什么态度呢?

 

岳飞墓前还缺一座跪像

金国进攻路线

高宗是靖康之变的最大,也可以说是唯一获利者。

作为一介幼子,本来是要被徽宗抛弃的人质,要不是靖康之变,赵构几时能得富贵?所以作为获利者的高宗,断然不愿重回徽宗时代。

后世学者研究高宗的心态,提出了高宗之畏女真说(王夫之《宋论》),高宗畏武将说,高宗贪皇位说等等,总体上来看,宋高宗才是南宋投降政策的总老板,而不是秦桧或者其他什么人。

 

高宗一面对外投降,一面对内集权,颠覆了北宋以来文官集团的运作传统(虞云国,2018)。其实,高宗的投降和专制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投降换来金人对高宗政权的放手和承认,专制则是保障高宗皇位的安稳。

岳飞墓前还缺一座跪像

岳飞像

一旦奉行主战政策,武将各领家兵,岳家军、韩家军、刘家军们不再听皇帝调遣怎么办?如果战争失败,金人穷追猛打到杭州怎么办?战事太亟,金人推出徽、钦二帝做挡箭牌,扰乱南方人心怎么办?

种种问题,只有一个方案能够解决,那就是投降求和,也只有一个人能帮高宗完成这个使命,那就是秦桧。

 

张浚、赵鼎诸相,人品或有参差,但总体上都是胸怀天下、饱学鸿儒之士,他们忠于大宋王朝,更忠于心中的义理,理想是天下乂安。

但秦桧则是少有的无底线、无原则、无品德之人,他只忠实执行皇帝的旨意,把高宗皇帝阴暗、猥琐的内心外化为具体的政策,杀武将、贬贤臣、求苟安、专权柄。由此形成了绍兴和议和“秦桧模式”。

 

岳飞墓前还缺一座跪像

影视剧中的秦桧

秦桧模式的主要特点,第一是任用私人,形成一个人品低下无底线、手段卑劣无底线、关系密切无底线的秦桧集团。他们对秦桧唯命是从,使秦桧集团能够长期独霸朝廷。

第二是政治上迫害,秦桧集团盘踞在各大部门,控制舆论、谏议、司法部门,得以通过一条龙的方式,打击、迫害与秦桧有矛盾的官员。

第三是意识形态专政,秦桧奏请高宗禁止私人写史,查禁私史,鼓励告密。尤其是第三点,在这个指导方针下,秦桧集团的造成了大量“文字狱”,大批私史被销毁,株连多人。秦桧又篡改历史,删除对自己不利的记录,把高宗和秦桧美化成再造大宋的圣人。

 

皇帝专制的需要,权相道德底线的丧失,是秦桧模式的根本特征。自此以后,南宋屡出权相,韩侂胄、史弥远、贾似道等人相继专政,每一个都是新秦桧,都在执行没有秦桧的秦桧路线(何忠礼,1997)。

 

三、作为故事的秦桧

 

秦桧生前一手遮天,身后会以什么形象流传于世呢?秦桧时代对历史进行过篡改和捏造,这让秦桧作为一种“客观真实”不复存在,同时也让后世“创造”历史成为可能。历史被“创造”成了什么样呢?

 

秦桧死后,高宗曾经对杨存中说:“我从今天开始才不必在靴子里藏刀了”(宋史纪事本末·七十二)。

岳飞墓前还缺一座跪像

宋高宗老年画像

高宗说没说过这句话我们先存疑,可以做几种可能性分析。假如高宗说过这句话,又可以分为真话和假话两种情况。

如果是真话,那说明秦桧大权在握已经被高宗忌惮,但高宗又害怕拿掉秦桧会导致群臣把秦桧之罪清算到自己头上,所以一直隐忍;如果是假话,则高宗就是故作姿态假装忌惮秦桧,希望群臣把所有错事都推到秦桧头上。

假如高宗没说过,那就说明,高宗故意要把历史改成“所有的错事都是他秦桧一个人干的”。

 

总之,不论高宗怎么想,高宗与秦桧早就是一体,他们的恶行是不随历史的篡改而灭失的。只要稍微看看高宗、秦桧主政时期的大事年表,就可以看到,贤能之人一个一个被排挤出朝廷,如赵鼎,有功之人一个个被冷落甚至杀害,再比如岳飞。

赵鼎和岳飞之死是既成事实,都发生在秦桧专政时期,无论怎样篡改、粉饰历史,都不可能让他们复活。

 

不过,高宗朝秦桧的故事还是很漂亮。高宗在绍兴十一年发表的秦桧拜相制文中说,秦桧“学穷六艺之蕴,行全九德之纯,气节冠于古今,声名震乎夷夏”。

岳飞墓前还缺一座跪像

影视剧中的宋高宗和秦桧

绍兴十五年,高宗赐给秦桧一块大匾,上书“一德格天”,把它比作伊尹。秦桧死后,高宗虽然有把屎盆子都扣到秦桧头上的想法,但仅限于“靴中置刀”的程度,正式场合依然极力维护秦桧的形象,因为高宗必须维持秦桧的名声,才能维持自己的政治路线否则高宗路线也必然随着秦桧被清算而破产(Charles Hartman, 1998)。

 

秦桧死后,关于他的笔记野史开始传播。谣言、八卦开始在社会广为流传,当然基本都是负面的。文人士大夫开始抓紧时间记述相关人士的回忆录,其中有价值的部分,都被李心传写入了《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这本书中,这也是现代人考察秦桧的“真实”故事所能依据的最权威文本。

 

岳飞墓前还缺一座跪像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中华书局

时至今日,我们终于可以对秦桧盖棺论定:秦桧的罪行是巨大而真实的,不是人们基于同情岳飞的心理而对秦桧进行的叙事报复。

他的大老板是宋高宗赵构,实行投降政策、专制集权、迫害贤臣、杀害岳飞,这些虽然有秦桧的“功劳”,但称不上罪魁祸首的只有一个,就是宋高宗赵构。

所以,西湖岳飞墓前,还缺一座赵构的跪像。

(完)

上一个:

下一个:

相关产品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