谣言粉碎机:板甲衣真的起源于中国?

铮铮轰鸣的铁蹄,棱角鲜明的重甲,十字飘扬的军旗——西方军事史令无数历史军备爱好者们心驰神往。

历史军备爱好者往往将注意力放在威武霸气的全身板甲上,而忽略了其常伴随其左右的小伙伴——板甲衣。

谣言粉碎机:板甲衣真的起源于中国?

权游中的狗叔穿的便是道具组魔改的镶甲

笔者特来介绍板甲衣的有关知识,通过对这款防具的介绍,揭穿一些历史的谣言,同时使读者对欧洲防具发展脉络有更清晰的认识。

过渡时期的产品

在中世纪晚期的欧洲文献中,常常可以看到“pair of plates”或者“pier plates”的记载。

 

这些词指代的便是演武爱好者常说的“板甲衣(coat of plates)”。尽管现代英语中,习惯用pair来称呼成双成对的东西,而古人常用这个词汇指一组东西。

 

这个名词很好地点出了板甲衣的特征——一组铆接在织物上的铁片组成的躯干防具。

 

板甲衣大致起源于公元1250年前后。

谣言粉碎机:板甲衣真的起源于中国?

圣莫里斯雕像

位于德国马格德堡(Magdeburg)的圣莫里斯雕像是目前已知的板甲衣最早的视觉呈现。

 

乍一看,这座雕像除了长相上不是高鼻梁薄嘴唇的白人,看上去是个黑人外,与一般的圣骑士雕像别无二致,然而只要仔细一看,会发现他罩袍上有几颗铆钉,绕到他背后再瞅一瞅,会发现罩袍是用皮带绑在身上的。

 

显然,黑人穿的罩袍很重,因为他铆了一些铁片作为加强部件。

 

谣言粉碎机:板甲衣真的起源于中国?

无独有偶,在13世纪下半叶的许多雕塑绘画作品中可以看到这种样式的铠甲,在那些作品上,可以更为清楚地看到铆接在织物上的铁片的痕迹。

 

而这就是板甲衣的起源。

传统的锁子甲由于其表面柔软在防御刺击及钝击方面较为无力,而在贴身的锁子甲外面增加铁片防御成了当时流行的做法。

 

考古工作者对14世纪的维斯比古战场的考古工作给我们提供了更清晰的板甲衣发展脉络。

 

从出土的板甲衣实物来看,这个时期的板甲衣出现了两极分化,一些板甲衣的甲片增大为装甲板,而另一些则是由细小的甲片组成。

 

谣言粉碎机:板甲衣真的起源于中国?

图1:大块钢板组成的板甲衣  图2:小铁片组成的板甲衣

 

许多中华甲胄卫道士常常会说东方甲胄是相互拼接的片片甲,甲片相互连接可以分散动能,西方人太蠢不懂这点。

暂且不说欧洲之前也有鳞甲札甲锁甲。

 

谣言粉碎机:板甲衣真的起源于中国?

 油罐大佬Ian Laspina对板甲衣重叠结构分散动能的介绍

单从欧洲出土的板甲衣看,片片甲就不在少数。这些板甲衣都具备卫道士说的“片片甲分散动能的特点”:甲片重叠;分散冲击。

谣言粉碎机:板甲衣真的起源于中国?

夏雷尔式头盔

这种嵌套设计在百年后的铠甲上还看得到,比如夏雷尔头盔的龙虾尾,大白铠互相支撑的钢板等。

 

然而欧洲人并没有满足于此,在14世纪中,板甲衣甲片弧度越来越大,愈发贴近人体结构。

在1340年前后,板甲衣的甲片编排更加合理,我可以看到此时的板甲衣的形状可以描述为“巨乳蜂腰”——胸部凸起以提供更多安全余量,腰部收紧不仅使穿戴者看上去更为挺拔,同时也更为贴身。

谣言粉碎机:板甲衣真的起源于中国?

由水桶状到蜂腰式,可以看到下图腰部甲片和胸部甲片大小区别

 

最终,板甲衣这种过渡产品在14世纪中进化到单一大块金属板所作成的胸甲。

下图德国慕尼黑巴伐利亚博物馆的这件藏品便展现了这个过程,除了多了两个半圆形的铆钉外,基本与板甲无异。

 

谣言粉碎机:板甲衣真的起源于中国?

后期板甲衣与板甲对比

全身板甲充分考虑了人体关节,分布合理,对运动影响并不像常人想象的那样大。

目前的考古成果以及历史研究证明:经过塑形后的大块钢板较之小片片叠加的装甲,是性能更优越的防具,也是欧洲人做出的主流选择。

 

古中国的选择

谣言粉碎机:板甲衣真的起源于中国?

前几年很火的历史谣言,传谣者连中国古代主流铠甲是札甲都不知道

当然,有些卫道士可能会狡辩东方铠甲用绳子编织,有韧性,更能吸收动能。

 

这是彻头彻尾的谎话

 

甲绳串联的表面缺乏刚性,在遭到重击时会大大形变下陷,也没有穹隆结构提供安全余量,根本不会出现像弹簧床一样整体吸收动能神奇效果,而是被打中的地方直接凹下去了,穿戴者由此受到挫伤。

 

更可怕的是,小甲片可能在此过程中偏折翻转让利器乘虚而入。为了克服小甲片易偏折的特性,不得不穿几次甲绳,甲片之间密集叠压赘余较大。

 

这样一来,往往会做得很重。甲片叠加防御的效果并不如理想。

 

 

谣言粉碎机:板甲衣真的起源于中国?

札甲与鱼鳞甲的甲绳串联方式不同

卫道士们心驰神往的上国——大明的天兵也在游牧民的影响下抛弃了传统的札甲,换装了类似板甲衣的布面甲。

 

因其结构扎实,且铆接比穿绳节省人工。

 

与西方同类产品的差别在于设计者没有掌握人体的凹凸,各部位甲片大小全一样,没有收腰设计,整个铠甲像搓衣板。

谣言粉碎机:板甲衣真的起源于中国?

布面甲的内部展开

由板甲衣进化出的一体式板甲也很受东方人青睐,葡萄牙人弗尔南德斯-平托所在的冒险队在广东激战时,就击毙过一个穿着金钉镶边,有紫色天鹅绒做内衬的西欧胸甲的明军主将。

后来发现那件胸甲的原主人多梅-皮雷斯的,他是第一位派驻明朝的欧洲使节,却惨死狱中,胸甲也作了战利品。

 

板甲衣的定位

有botn爱好者认为,板甲存在防御过剩的问题,板甲衣才兼顾了防御与灵活性。如果没有火器的登场的话,板甲是不会有如此高的历史地位的。

谣言粉碎机:板甲衣真的起源于中国?

实际上这是由于botn的比赛规则造成的误会,在大赛中禁止采用刺击等具有威胁性的动作,也就避免了片片甲薄弱处或者缝隙被穿刺的可能,于是某些玩家得出“板甲衣也能很好的防御冷兵器”的结论。

 

此外,很多人是出于节约成本考虑才购买板甲衣。

 

即使是穿上板甲,也不是化身为人形高达免疫一切冷兵器伤害。

 

单兵持握的锤斧、锄类兵器以开罐器而闻名于世,即使是演习性质的骑枪比武中也经常有胸甲被击穿致死的记载,为此欧洲人还专门开发了竞技铠甲和比武骑枪。

 

谣言粉碎机:板甲衣真的起源于中国?

空心钝头骑枪和蛙型头盔就是提升骑枪比武安全性的产物

 

投射火力方面,即使不用火枪,考古学家使用精确复刻的1480年钢弩也能在六十米距离内射穿1.5毫米的钢板后,继续穿透锁子甲和两厘米的木板。

 

然而,现实中胸甲被贯穿却不多见,据油管大佬Matt·Easton的节目,目前出土的胸甲没有一副是被弓箭射穿的。

谣言粉碎机:板甲衣真的起源于中国?

这是因为它们是有弧度的球状钢板,这使得箭矢不会沿法线撞在平面上,而会沿着球面弹开。但板甲衣没有这个特性,在遇到冲击铆钉之类的薄弱处可能出现断裂,而不会作为刚性整体为穿戴者挡箭遮矢。

 

从15世纪开始,穿着亮闪闪大白铠甲的骑士形象逐渐取代了身穿铆接铁甲衣的战士形象。

油管大佬Matt还提到,骑士不可能穿成铁箱子上阵,因此四肢等次要部位的板甲为了机动性做得较薄,还会塞更贴身透气的锁子甲作为辅助防御,这些部位被打穿不是罕事。

 

谣言粉碎机:板甲衣真的起源于中国?

现代在欧美流行的冷兵器格斗

综上,即使是板甲面对冷兵器也有捉襟见肘的时候,遑论结构刚性更弱的板甲衣为“近战格斗中综合性能最好的防具”。

 

弗洛登之战中苏格兰的法令可以让我们对板甲衣与板甲的性能对比有更明确的了解,该法令规定部队第一等级穿闪亮的全身板(full white harness),中层才穿板甲衣(jack of plates)或者镶甲(brigandine)。

 

Brigandine是15th板甲衣的一个分支——其甲片之细密可以令鼓吹“甲片越小防御力越高”的卫道士们汗颜。

谣言粉碎机:板甲衣真的起源于中国?

镶甲内的细密的甲片

爱玩骑马与砍杀的小伙伴应该对它很熟悉,只不过骑砍制作者将它的问世提前了两个世纪。其名称的来源一说是因为土匪(brigand)喜欢穿这种甲。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板甲衣多数是中层大头兵的躯干防具,因为穿戴者不能负担胸甲价格而使用。

 

谣言粉碎机:板甲衣真的起源于中国?

油画中,穿着镶甲的的士兵

参考油画中的穿brigandine者的形象也能作证这一点,穿戴者是小兵、侍从、行刑者一类的人,他们也会采购一些板甲零件来增强防护,如上图一图二的两人有板甲护手护腿。

 

其次,骑士老爷可能在非前线作战时穿戴板甲衣,因为打治安战烈度较低,穿板甲透气性不好,不如穿板甲衣。

且他们的板甲衣的表面可覆盖一层浮夸的天鹅绒或者丝绸,既炫酷又舒适。

   

历史疑云

虽然在板甲衣问世后不久,其作用就被全身板甲的光芒所掩盖,然而它的历史意义却不小。

板甲衣作为人类铠甲发展历程的分水岭,反映了人类冶金技术的提高和防御思路的不断进步,推动加工大块钢板技术的逐渐成熟。

然而,这种承前启后的铠甲起源却扑朔迷离。有学者认为板甲衣是欧洲自主研发的产物。

谣言粉碎机:板甲衣真的起源于中国?

蒙古骑兵的复原图

然而,不少学者有不同意见:13世纪中叶这个时间节点对历史爱好者来说当然不陌生,板甲衣的雕塑绘画作品如雨后春笋般在欧洲出现,刚好与蒙古西征时间重合。

而愈来愈多的考古证据也表明,蒙古人也有在织物上加装钢片的做法。

西方人是不是受蒙古人的启发使用板甲衣?这个历史之谜的揭开还需要更多的推敲和考证。

 

可是,这个疑案难不倒“聪明绝顶”的中国网民。

 

一开始,他们面对堆积如山的干货,收起了自编自导的物理公式和东拼西凑的史料,不得不承认,西方自13世纪后,伴随着文艺复兴的号角,军事科技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然而,一看到与西学东渐相关的资料,顿时两眼放光,自豪感爆棚,痛斥洋专家“不要在西亚发掘几块废铜烂铁就否定中华文明的贡献了,板甲衣绝对起源于中国,多半是唐朝秘藏,被蒙古大军带到西方,才使得其军事技术突飞猛进的!”

 

甚至有人还嫌不够“文化自信”,怒道:“洋奴,瞧不起咱中国是吗?这种雕虫小技还需要到唐朝才会?秦朝都有了!”提出的指控很大胆,然而到小心举证的时候,却漏洞百出。

谣言粉碎机:板甲衣真的起源于中国?

谣言粉碎机:板甲衣真的起源于中国?

这反映了国人不知道是自大还是自卑的思维模式。

如果其他文明有个好东西,先想方设法把它说坏,比如板甲,要么说“大块钢板不如小块片片”,从理论上否定它。

自己没有或者做不到比他人优秀时,便从必要性上否定它,说“板甲衣已经很好了,大明做了类似的布面甲就可以了。”

谣言粉碎机:板甲衣真的起源于中国?

又一个连铠甲问世年份都不明白的小白

到最后黔驴技穷之时,便祭出杀手锏:“万物起源于中国!”

国内,有关历史演绎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之后靠着搬运来的资料进行科普也是亦步亦趋。

 

而反观西方,在历史复原这一块做的确是相当细致。甚至可以精确到以十年(decades)计的铠甲演变脉络。

谣言粉碎机:板甲衣真的起源于中国?

西方铠甲头盔演变过程

尤其是在各大网络平台上的主播,他们当中有专业的历史学博士,也有草根出身的爱好者,通过循循善诱的讲解,将西方古代军备讲解得通俗易懂。在市场上各类资料图书洋洋大观,汗牛充栋。

 

有舞文弄墨的作者答疑解惑,鞭辟入里;也有参赛实操的竞技选手披坚执锐,大展身手。这让人实在不由感叹。

 

只要在国际互联网上,花个几十分钟看看他们的成果,就能解决业余人士花几周跑全球博物馆才能茅塞顿开的问题。

谣言粉碎机:板甲衣真的起源于中国?

Osprey鱼鹰出版社图书基于维斯比战役板甲衣文物所做的复原

为何西方研究者对“板甲衣起源”一事尚能以平和心态看待这个科学问题,而我国一些人连基本知识概念都没弄清楚的情况下,却百般刁难?

某些人在器物方面非要争出一个“先后”问题,无非是想证明自己所属的族群“自古以来就是地球上最强”,“西方13世纪才有板甲衣,真垃圾,我们从秦汉时期就有了。”

而抱着“祖上也阔过”的心态和逻辑研究问题,只会得出错误的结论,害人害己。

自从互联网这个伟大的发明进入中国后,它究竟便利了人们的求知还是助长了谣言的滋生?

 

笔者在想,当我们为这种争得面红耳赤时,非洲网民是不是也在猛敲键盘:“白人种族主义者不要颠倒黑白,圣莫里斯黑人骑士雕像已经实锤了板甲衣起源于非洲,是咱黑哥们的国际主义战士前往欧洲抗击蒙古大军时一并传过去的!”。

 (完)

上一个:

下一个:

相关产品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