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什么食物是一种生活习惯,对世界上不同族群来说,他们生活习惯各异,食物也不尽相同。
根据现代科学的研究,不同食物有不同的营养成分,比如谷物营养成分主要是碳水化合物,肉、蛋、奶类营养成分主要是蛋白质,果蔬类营养成分有维生素、碳水化合物等。
图片来源:微博
并不是说谷物就只有碳水,不含维生素和蛋白质了,而是含量很少,如果只吃单一的食物可能无法满足人体营养需求。
但是,食物又与气节有关。古代的伯夷叔齐不愿看到周灭殷,离开周阵营隐居到首阳山中。
殷被灭后,伯夷、叔齐不愿吃周的食物,以树皮为生,最后双双饿死。
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齐
作为殷的遗民,伯夷叔齐不食周粟,传为千古佳话。
中国人是重气节的民族,为气节舍弃健康,值!
虽然伯夷叔齐不食周粟,但周灭殷,周粟就成了中国人的主食流传两千多年。
尽管东西方文明交流越来越频繁,我们也不能忘记自己是吃米的民族,不能放弃以米为主食的传统。
很多人会问,难道西方人不是人么?西方人习惯的食物吃了会有什么害么?
我明确告诉你,有害的。
道路之害
古代的中国王朝,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北方边患,也就是与北方民族政权之间的矛盾。
中原人以农耕为主,主要食物就是米面油。
中国农业考古(粟、黍、稻)遗址点
约8000多年之前,野生稻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开始被驯化为粳稻,由商人传到印度,与当地野生稻杂交之后成为籼稻,再于3900年前传回长江流域。
有人要问了,籼稻不也是有印度稻杂交才形成的吗,那它还算是中国的食物吗?
显然是算的。
因为如果没有中国的粳稻传到印度,印度的野生稻能成为可以吃的食物吗?
当然不能。
只有中国的粳稻传到印度,印度稻才能吃,恰好证明了不管什么民族,必须与中华民族充分交流、融合才能生存,如果印度人关起大门不与中国人往来,印度次大陆上的人类估计早就灭绝了。
小麦
小麦虽然最早起源于西亚,但根据考古资料,早在殷商时期就已经传入了中国。
经过先民千百年的耕作驯化,小麦已经实现了中国化。
就好比起源于德国的一种思想,虽然由德国人最早阐述,但一代一代的中国理论家已经把这种理论本土化。
有人问,对待小麦和水稻,不是双标吗?
不是双标,因为标准本来就不是固定不变的,这是中学政治课本就教给我们的事情,提出这种问题的人,显然是中学政治课没学好。
外来食物:牛奶
而牛奶,则是不折不扣的外来食物。
秦汉时代,中原与匈奴的矛盾是主要内外矛盾,匈奴屡次南下劫掠,让我北方边民不得安生。
匈奴人在草原放牧,牛羊就是他们的几乎全部生活资料。牛羊的毛皮可以做衣服,肉可以吃,奶可以喝。
所以匈奴人主要饮品就是牛羊奶。
匈奴和汉帝国是敌我关系
很早我们就知道一个道理,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都坚决反对。引申到食物上,凡是匈奴人吃的,我们都坚决不能吃。
这不是简单的食物问题,而是典型的敌我矛盾问题。如果中原人也吃匈奴食物了,那中原的生活就变成匈奴的生活,那么不用匈奴打进来,中原自己就变成匈奴了。
这个道理放在今天也一样。
西方人喝牛奶,如果我们也喝牛奶,那我们岂不是跟西方人吃一样的食物,我们岂不是就变成西方了?那还谈什么自己的道路呢?
我们必须做到天天喝白粥
我们要走好自己的道路,首先就是要坚持自己的食物,即使大米的营养成分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蛋白质含量不足,但是为了走好自己道路,少摄入点蛋白质又算得了什么呢?
那么,能不能既喝牛奶也能坚持自己的道路?
绝不可能!牛奶不仅仅是牛奶一种东西本身,为了养活十几亿人都喝牛奶,必须准备一整套牛奶产业链,农田必须退耕变牧,不再有大量的土地耕种水稻。
这样下去,整个国家的农业生产结构都会发生变化,江山就变色了。
这就是喝牛奶引起的道路之害,可以说,只要喝牛奶,就无法坚持自己的道路。鼓吹喝牛奶的人,其根本目的就是动摇我们的道路,其心可诛。
制度之害
千百年来,为了适应以米面为主食,历朝历代进行了大量的制度建设。
西周实行井田制,将土地划分为区块,人们不仅耕作私田,还要耕作公田。虽然井田制是否真的存在过,有很大争议,而且土地形状不规则,肥瘦也不均,如何能做到公私均平?
井田制
但不管怎么说,井田制体现的思想就是通过制度建设,保证有足够多的人来耕田生产作物。
北魏发明了均田制,将荒芜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死后还给官府。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当时实行均田制的根本原因在于,北方长期战乱,大量土地荒芜无人耕种。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粮食作物产量,就必须提高耕地面积,增加耕田人口。
均田制这样一种制度建设肯定了土地的所有权和占有权,减少了田产纠纷,有利于无主荒田的开垦,因而对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种地的两大要素,一是土地,二是人。
制度不仅要安排好国家的耕地,还要安排好种田的农民。古代的制度建设至今一脉相承,就是为了保障尽可能多的人从事农业生产。
周武王姬发(?―前1043年)
周朝采用乡遂制度。“乡”是国人居住之地,“遂”为野人居住之所。乡之下有州、党、族、闾和比组成,五家为比,五比为闾,五族为党,五党为州,五州为乡。
“遂”是针对农村和边远地区的,由县、鄙、赞、里和邻组成,也是采用五五制,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四里为赞,五赞为鄙,五鄙为县,五县为遂。
设有邻长、里胥、赞师、鄙正、县长和遂大夫等基层官员进行管理。
秦始皇嬴政(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一说名“正”)
秦汉时期,建立户口。每户要登记户主和所有成员的详细信息,出生婴儿必须立即登记,死亡者可以注销。
汉代完善了乡亭制,户按人口分不同的等级,由乡亭进行管理。
汉代对人口逃亡采取高压态势,“舍匿之法”规定,逃亡者和收留、藏匿者都要治罪,以此限制人口的流动。
隋唐时期,百家设一里,里设里正,里正造籍,上报县里。
每个县每年统计造账一次,向户部申报各县的户口数,已征税赋数和下年预计征收数。中央政府按这些资料,以每户资产多少和男丁的强弱为标准,将户分九等,作为征税和服役的依据。
宋神宗赵顼(1048年5月25日-1085年4月1日)
宋神宗时期推行“保甲制”,以十家为一保,设保长:五十家为一大保,设大保长;十个大保为一个都保,有正副都保正。
这些制度,统统都是要把人民固定在土地上,防止人口流动。
如果我们要喝牛奶,以上中华传统制度都会遭到破坏。
为了养牛,必须有大量的土地放牧,牛会到处流动,逐水草而居,放牛的人口就会大量流动无法统计和管理。
为了喝牛奶,破坏了老祖宗的制度,是数典忘祖的行为。
理论之害
根据现代营养学理论,谷物含有碳水化合物,缺少维生素和蛋白质。
但是所谓“现代科学”起源于西方国家,整个都是一套西方理论,我们切记不能以西方理论作为思考的基准,不要言必称“碳水化合物”、“维生素”、“蛋白质”。
米粥和小米粥的营养构成 图源:丁香医生
由于丁香医生以西医为主,所以他们的说法也不能信
根据我们的理论,米粥具有补脾、和胃、清肺的功效。
常喝白粥有助于津液生发,缓解皮肤干燥。米汤可以益气、养阴、润燥,性味甘平、补中益气、益精强志,和五脏、通血脉、聪耳明目,止烦、止渴、止泻。
这么多好处,白粥一样就全占了。
据一位中医介绍,慢火煮粥,待粥熟后稍冷却,可见粥的最上层浮有一层细腻的粘稠物,这就是米粥油。
米粥油
此物最有补脾益胃之功,适合于慢性胃病患者食用。
有人说,大米粥没有营养,均衡营养才是养生之道。却不知营养均衡仅是物质层面的和谐,而健康需要身与心两个方面的和谐。
这就是我们的营养理论,完全不同于西方。
西方理论,营养必需具体到某种物质、某种成分。但那些复杂的名字所指向的物质、成分,都是我们肉眼无法看到的东西,很难说是否真正存在。
我们的理论讲究眼见为实,一切从外在表现出发。
脾胃是否调和、五脏是否顺畅,都是十分容易就可以感知的,从人的感知出发,不需要纠结具体是什么物质和成分,不是比西方的理论更加先进吗?
至于所谓“营养”是否均衡,我们有的是理论来解释,比如“阴阳不调”,根本无需使用西方的那些成分概念。
《本草纲目》,明代李时珍(东璧)撰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至万历六年(1578年)
而牛奶在我们的理论中有什么功效呢?
《本草纲目》说,奶汁主治补五脏,令人肥白悦泽。
与米粥相比,奶汁的功效要单薄很多,而且仅仅是“奶汁”,而非特指牛奶,很大程度是指人奶,所以婴儿吃奶,肥白悦泽。
如此看来,在我们的理论中,牛奶基本是没什么功效了。
一种在我们的理论中没有什么功效的东西,怎么就被现在的人根据西方理论说成“营养丰富”?一种在我们的理论中功效强大的东西,怎么就被现在的人根据西方理论说成“没有营养”?
所以,喝牛奶不仅对我们没有好处,还大大有害我们的传统理论。
另外,历史证明,强行生产牛奶是非常有害的。比如前几年牛奶中出现了三聚氰胺、抗生素超标等现象。
这都是根据西方理论要测定“蛋白质”含量造成的。正好证明了西方理论有害,生产牛奶不适合我们。
文化之害
小小食物,背后有大文化。
中国文化就蕴含在吃米喝粥当中。《诗经》有云“硕鼠硕鼠,无食我黍”,“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等等,都是描绘、歌颂我们伟大的农耕文明的古文佳句。
甲骨文中的“乐”字写法
谷物与中国人的快乐有很大关系,甲骨文的“乐”字,原意就是谷物成熟结穗,人们对收获表达出喜悦。
同样,牛奶在英语民族饮食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牛奶不仅象征着美好、富饶,而且在基督教和犹太教的圣经《旧约》中“出埃及记”记载,迦南地区得到上帝的赐福,遍地流淌着牛奶和蜂蜜。
它既是物质财富和象征,又可代表精神上的收获。
流奶之地与汉语的鱼米之乡一样,表达繁荣、富庶之意,同时在宗教中还象征上帝对人类的救赎与赐福。
牛奶和蜂蜜
只要稍加考证,就可以发现,西方的牛奶饮食文化与宗教文化密不可分。
喝牛奶既是西方人的世俗风俗,又是西方人的宗教信仰。
现代西方文明脱胎于中世纪的宗教文明,可以说没有宗教就没有西方的现代。而没有牛奶的养育,也就没有西方的宗教。
于是,牛奶就称为西方文化之母。
《黄帝内经》成型于西汉,作者亦非一人,而是由中国历代黄老医家传承增补发展创作而来
在中国的《黄帝内经》里有“五谷为养”的说法,意思是中国人以五谷养育,类似的,西方就是“牛奶为养”。
由此可见,牛奶是西方文化的源头,而任何人只要经常以牛奶为主要食物,必然会满满地在文化上转向西方,甚至去信仰西方的宗教,从而忘记了东方的文化。
喝粥是东方的文化风俗,只有常常喝粥才能善保我们的文化不被遗忘,否则就有亡国灭种的危险。
结论
通过道路、制度、理论、文化四个方面的分析,我们深刻的发现,喝粥还是喝牛奶不仅仅是食物问题、营养问题,更是民族问题、敌我问题。
微博正能量大V和正能量粉丝 点击图片可放大
这样一个大是大非的问题必须掰扯清楚,粥才是我们应该喝的,牛奶是绝不应该喝的。
不管是什么人,只要提倡喝牛奶,必然是崇洋媚外,甚至还是肩负着某种特殊任务妄图改变我们的别有用心之人。
所以,我们必须旗帜鲜明的反对喝牛奶,此风不可长!
不说了,粥快凉了,我去喝粥了。
(完)